女人夢見抱別人的嬰兒(嬰兒在夢中大哭)
糖媽發現,許多家長聽到嬰兒哭聲時,想到的第一件事,是如何制止哭聲,往往忽略了哭聲背后的真相。一旦自己無法快速哄好小嬰兒,還會用各種迷信觀點和傳言嚇唬自己,甚至懷疑孩子“命苦”,結果坑了大人也坑了孩子。
寶寶在夢中大哭,老人卻抱起娃“念口訣”
曾有一位寶媽私信給我,分享她帶娃過程中無奈的經歷。寶媽結婚后與公婆住在一起,原本關系還算不錯,可自從有了孩子之后,婆媳倆經常鬧得不愉快。
一天夜里大家都睡下了,寶寶毫無征兆地突然大哭起來。寶媽剛準備哄寶寶,婆婆卻闖進臥室,質問孩子是不是受了驚嚇。隨后直接抱起寶寶在房間中走來走去,口中念叨著“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個夜哭郎”。
寶媽被婆婆這一番操作嚇到了,卻只能忍著不和婆婆爭吵,只能事后讓老公幫忙勸說婆婆別這樣做,否則只能鎖門了。
糖媽非常理解這一家人的心理,其實老人也是擔心孩子,只是她哄孩子的方式并不正確。寶媽不相信迷信做法,卻不明白,寶寶為什么總在半夜哭泣。因此,糖媽借著這篇文章一次講清,有需要的家長也可以來學習哦。
嬰兒總在睡夢中大哭,有3個真相
新手爸媽首先要清楚,哭是小嬰兒的正常反應和情緒,別焦慮也別心煩,了解原因后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寶寶可能是“做夢”了:小嬰兒不僅會在睡覺時突然大哭,也會突然笑出聲來。老一輩人認為,寶寶剛出生時沒有太多情緒,是在夢中跟著“夢婆婆”學會的,所以才一會哭一會笑,實際上只是寶寶做夢了而已。
德國科學家,通過記錄胎兒腦電波發現,胎兒在子宮里就已經會做夢了,并且以這種方式進行“腦部體操”。
糖媽提醒,嬰兒雖不會說話,但對周圍聲音、氛圍等都有感知,“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在寶寶身上也是成立的。寶寶睡覺時突然大哭,可能是夢到了比較恐怖或傷心的事,在夢中大笑,可能是夢到開心幸福的事
因“屎尿屁”而大哭:許多小嬰兒在清醒時,都容易被自己的“屁”嚇到,帶過寶寶的人會有經驗。
小嬰兒還沒有完全習慣自己的身體,在睡覺時不小心排氣、拉了尿了,會覺得有些不舒服或被嚇到,但一般情況下不會哭太久。若是腸胃出現問題導致身體不舒服,才會大哭不止。
睡眠沒有很好地“連接”:小嬰兒的睡眠模式和大人不一樣,夜晚突然醒來并不是寶寶故意為之。
一般情況下,嬰兒每個睡眠周期約為45分鐘左右,在一個睡眠周期中,深睡眠和淺睡眠約各占一半,如果寶寶從一種睡眠過渡到另一種睡眠不順利,就容易驚醒。
綜上所述,所謂“夜哭郎”背后,是有科學原因的,若家長不去解決實際問題,念再多遍“口訣”也是無用的。
睡夢中突然大哭,并不是“命苦”
糖媽經常聽身邊人說,睡著后經常大哭的孩子,未來可能會“命苦”,或者對爸爸媽媽不利,實際都是在自己嚇自己。寶寶在睡夢中大哭是統一的行為,男寶和女寶都會有這種表現,外國的寶寶也是如此。
寶寶在睡夢中大哭,除了以上各種誘因,歸根結底是和大腦發育有關,是大多數寶寶會經歷的過程。
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嬰兒這種毫無征兆的大哭,一般發生在剛出生至3個月左右。部分寶寶持續到1歲左右,一般不會超過2歲。
3個月前的小嬰兒,大腦神經發育還不完善,因此當從深睡眠中醒來,不能快速入睡,就會覺得很不舒服。又因為懂得事情不多,過于敏感和緊張,才會控制不住大哭。
孩子總在睡著后突然大哭,家長可以這樣做
這是寶寶的自然發育規律,不能讓寶寶“憋回去”,又不想讓寶寶哭得太慘,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1)家長睡前別訓斥寶寶
睡前“不訓子”,是糖媽身邊長輩留下來的經驗,也是正確的育兒方式。就算是幾個月大的嬰兒,也能區分溫柔和兇巴巴的語氣,并將聲音和畫面刻在腦海里。
睡前被吼過、被訓斥的寶寶,睡著以后更容易做噩夢、和不開心的夢從而在夢中大哭。因此不想讓寶寶哭得太慘,就要避免寶寶在睡覺前,產生負面情緒。
2)睡覺時房間不必過于安靜
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睡覺時,就是一直能聽到聲音的,太安靜反而沒安全感。小嬰兒膽子比較小,如果家長讓他睡在特別安靜的環境中,一旦有突然的發聲,寶寶反而更容易被嚇到。
因此,當寶寶睡著后,家長正常走路、放低音量說話都是可以的,只要沒有噪音打擾寶寶睡覺,他就不容易被嚇哭。
3)寶寶大哭時,家長安撫方式有講究
寶寶哭了不代表他是清醒的,而且睡夢中哭出來,往往很快就會結束。家長若因為太緊張而不停拍打和問話,反而會讓寶寶徹底清醒過來,難以入睡。
小糖果小時候突然大哭,我和糖爸會輕聲安慰,說爸爸媽媽在這、寶寶不怕之類的話,而不是一直在問哭什么或訓斥她別哭了,小糖果的情緒很快就能安穩下來。
另外牢記一件事——千萬不要開燈!寶寶閉著眼睛也能感受到光亮, 原本寶寶在昏暗的環境中,哭過兩聲還能繼續睡。但開燈會讓寶寶對光亮產生好奇心,瞬間清醒,再想哄睡就難了。
作者:yunbaotang本文地址:http://www.ntlljf.com/bao/43902.html發布于 2023-10-22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孕寶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