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王 敖王爺歷史)
8月科學教育網小李來為大家講解下。敖王,敖王爺歷史)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項羽信守了自己的諾言,劉邦已經在關中封王了。
但原有戰國七雄裂變成了19路諸侯,蛋糕必須分著吃,劉邦也不能把關中秦地全吞了。
具體方案如下:
秦國一分為四——
漢王劉邦
雍王章邯
塞王司馬欣
翟王董翳
楚國一分為四——
西楚霸王項羽
九江王英布
臨江王共敖
衡山王吳芮
齊國一分為三——
濟北王田安
齊王田都
膠東王田市
韓國一分為二——
河南王申陽
韓王韓成
魏國一分為二——
西魏王魏豹
殷王司馬卬
趙國一分為二——
常山王張耳
代王趙歇
燕國一分為二——
燕王臧荼
遼東王韓廣
這個事不能說就是項羽思想落后,開歷史倒車。
因為大一統的秦帝國只搞了十幾年,還沒搞好,在當時絕大多數人的認識里,天下本來就不是統一的,各國原本就是各自為政,最多再來一個像春秋五霸那樣的“霸主”,做“世界警察”,監管一下國際秩序,但是也不能干預各國的內政。
就好比今天的合眾國,以天下為己任,哪里有事都要管一下,但你也不能說,把其他國家,變成我合眾國的第51個州吧?
況且改朝換代以后,論功行賞大封大建,這是有先例的。
當年周滅了殷商,不就是在周公的主持下,大封諸侯嗎?沒說要一統天下吧?
項羽也沒有偏私,把自己的母國:楚國也給分割了,當然他自己占了最好的一塊。
這樣說的話,其實背信棄義的是劉邦,分封之后4個月,就突然出兵閃擊關中三秦;只用了8個月,就殺出關中,聯合各路諸侯,端了項羽的老巢彭城。
其實從劉邦平定三秦開始,就注定立于不敗之地了,因為他已經整合了關中、漢中和巴蜀,等于是囫圇個的占據了秦國故地。
此時形勢和戰國時差不多,關東諸侯很難威脅到關中,但關中卻可以隨時出兵,騷擾關東地區。
甚至說,關東地區比戰國時還要虛弱,因為當年還有6國,現在已經碎片化成了15國,又怎么可能和劉邦抗衡呢?
項羽也不是玩戰略的人,不會拉攏聯絡人,反而把各方勢力推到對立面,自己這邊先撕起來了,他殺了韓王韓成,另立了一個自己人做韓王;
原齊王田榮被排除在了“體制外”,一怒之下滅了三齊,自立為王,項羽自然要去打他,穩定山東一帶的秩序;
陳馀擊敗了常山王張耳,把常山國送還給了代王趙歇,讓他從代王變成了趙王,然后陳馀自己當了代王,還兼任著趙國的國相;
北邊的燕國故地,燕王殺了遼東王,獨吞了燕地,形勢也是一片混亂。
一個原裝的秦國(劉邦勢力)和一個更加混亂、更加碎片化的山東六國(實際是15國),即便項羽是戰神轉世,也扭轉不了乾坤了。
#頭條創作挑戰賽#
龍且打敗過英布,算是能獨當一面//@瀚疆心似瀚海任潮生:從上帝視角來看,就是王太多,能封王的就三個半,劉邦、共敖、英布,章邯算半個。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項羽真正親信且能打的武將,基本沒有。這也是項羽的悲哀。
圍爐觀史
項羽分封十八個諸侯形勢圖,乍一看,項羽對劉邦還挺不錯的,所封巴蜀版圖僅次于臨江王共敖和項羽自己,實際上這個時候的巴蜀也就成都、南鄭(漢中)一帶還可以,其它地方都是荒蕪之地,還未開發完成,遠不如后世的天府之國。而項羽所占的地盤,不但地域廣,且大部分都很富庶,東南吳越地區是項羽的起家之地,大后方,江淮地區則是兵家必爭之地,再加上占據河南南部的中原地區,戰略優勢明顯。且西楚東北部與三齊王、常山王張耳接壤,便于監控齊地;北部與殷王司馬卬、韓王韓成及河南王申陽的國土犬牙交錯,可以時時進行威懾;西部與塞王司馬欣、漢王劉邦相鄰,堵住了劉邦東擴之路;西南部臨江王共敖、衡山王吳芮沒有威脅,而位于南部腹心之地的九江王英布則是項羽的部將、盟友。從圖中可以看出,項羽封給自己的領土占盡了地形優勢,方便他以霸主的身份控制、威壓各國,無論其他各國發生何事,項羽都可以以盟主的身份在最快的時間內進行調節和平叛。為了確保西楚長久的霸主地位,項羽對于十八個諸侯的分封可謂是用盡了心思,當然這里面主要是范增的計謀。齊國強大且富庶,是六國滅亡時損害最小的,因此項羽將它一分為三,各自為王,他沒有分封功勞最大但與自己有怨的田榮,而是將與自己關系比較親近的田安、田都、田市封為王,田榮與三王不和,為齊國的內亂埋下了伏筆;趙國的張耳與陳馀也不和,項羽就封張耳為常山王,而陳馀則封為侯,封地僅有三個縣,進一步加劇了二人的矛盾,果然后來陳馀輔佐代王趙歇與常山王張耳互相攻伐,趙地動亂頻繁;章邯投降項羽,導致20多萬秦軍被坑殺,項羽就將原秦地一分為三,分封章邯及其部將董翳、司馬欣分別為雍王、翟王、塞王,讓三王日夜被秦地百姓唾罵,難以得秦人之心,更難以成勢,同時三王鎮守關中,監視并堵住了劉邦的出川之路,而且相互制衡,可謂是一舉數得。可項羽沒想到的是西楚狹長的國土,且與各國接壤,讓自己腹背受敵,難以兼顧(比如齊地反叛讓項羽疲于奔命,英布反叛讓項羽腹背受敵),更沒想到的是,原本屬于自己陣營的小小執戟郎中韓信,卻投奔漢王劉邦成為大將軍,給予自己最致命的一擊,并逼得烏江自刎而死。#我要上頭條# #微頭條日簽# #歷史#
愛管別人事情的人是沒有什么好下場的,尤其仗著自己的權勢去管與己無關且八桿子打不著的事情。
楚國共王有一個兒子叫圍,共王死后兒子招即位,是為楚康王。康王死后兒子郟敖即位,郟敖封圍為令尹。
圍出使鄭國的途中,聽說郟敖生病,就返回宮中探病,乘機勒死郟敖,自立為王,這便是楚靈王。一個愛管別人事情的人。
他率領諸侯俘虜了齊國大夫慶封,原因是慶封殺了自己的國君。于是殺了慶封。
人家慶封殺自己國君管你楚國什么事?
越國大夫常壽過跟國君意見不合,楚國靈王得知就侮辱常壽過。
人家自己國家君臣的事情管你楚靈王什么事?
蔡國大夫觀起為人正直,常常直言進諫。楚靈王看著不順眼,把觀起殺了。這手伸得夠長。
觀起兒子觀從逃到了吳國,跟越國大夫常壽過取得聯系。二人合謀假傳楚靈王兄弟棄疾的命令,召回在晉國的公子比(靈王的兄弟)為王。殺死了楚靈王太子祿。
此時的楚靈王率大軍在外游玩,國內發生的突變他渾然不知。
國內傳來命令:在外的軍隊,回來早的封爵位,遲的遷徙。
大軍離開楚靈王紛紛逃回國都。楚靈王一個人被困在了深山里,三天三夜沒有吃飯喝水。遇見了他此前的一個中涓官,向他乞討。
中涓官說:“新王有令,給你吃東西的人夷滅三族,更何況這山中并沒有食物。”
楚靈王餓暈了,枕在了中涓官的腿上睡著了。中涓官怕引禍上身,就拿土塊墊住王的頭和身體,自己抽開腿逃跑了。
楚靈王最后被餓死在了山里。芋園管理人申無宇的兒子申亥埋葬了王。
《史記》第297章 項羽大失誤定都彭城
【原文】
項王乃立章邯為雍王,王咸陽以西,都廢丘[12]。長史欣者,故為櫟陽獄掾,嘗有德于項梁;都尉董翳者,本勸章邯降楚。故立司馬欣為塞王,王咸陽以東至河,都櫟陽;立董翳為翟王,王上郡[13],都高奴[14]。徙魏王豹為西魏王[15],王河東[16],都平陽[17]。瑕丘申陽[18]者,張耳嬖臣也,先下河南[19],迎楚河上,故立申陽為河南王,都雒陽[20]。韓王成因故都,都陽翟[21]。趙將司馬卬定河內[22],數有功,故立卬為殷王,王河內,都朝歌[23]。徙趙王歇為代[24]王。趙相張耳素賢,又從入關,故立耳為常山[25]王,王趙地,都襄國[26]。當陽君黥布為楚將,常冠軍,故立布為九江[27]王,都六[28]。鄱君吳芮率百越[29]佐諸侯,又從入關,故立芮為衡山[30]王,都邾[31]。義帝柱國共敖將兵擊南郡[32],功多,因立敖為臨江王[33],都江陵[34]。徙燕王韓廣為遼東[35]王。燕將臧荼從楚救趙,因從入關,故立荼為燕王,都薊[36]。徙齊王田巿為膠東王[37]。齊將田都從共救趙,因從入關,故立都為齊王,都臨菑[38]。故秦所滅齊王建孫田安,項羽方渡河救趙,田安下濟北數城,引其兵降項羽,故立安為濟北王[39],都博陽[40]。田榮者,數負項梁,又不肯將兵從楚擊秦,以故不封。成安君陳馀棄將印去[41],不從入關,然素聞其賢,有功于趙,聞其在南皮[42],故因環封三縣。番君將梅[金涓]功多,故封十萬戶侯。項王自立為西楚霸王[43],王九郡[44],都彭城。
【注釋】
[12]廢丘:縣名。在今陜西省興平市東南。[13]上郡:郡名。地在今陜西省北部和內蒙古部分地區。郡治膚施,今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東南。[14]高奴:縣名。治所在今陜西省延安東北。[15]魏王豹:魏王咎之弟。陳勝立魏公子寧陵君咎為魏王,魏咎被章邯戰敗自殺后,懷王使其弟復定梁地,立為魏王。[16]河東:郡名。地在今山西省西南部。[17]平陽:縣名。治所在今山西省臨汾市西南。[18]瑕丘:縣名。治所在今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東北。申陽:姓申名陽,曾為瑕丘令。[19]河南:即指秦三川郡。地在今河南省西北部。[20]雒(luò)陽:三川郡治,在今洛陽市東北。[21]陽翟(zhái):縣名。治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22]司馬卬(ánɡ):姓司馬名卬。卬,通“昂”。河內:郡名。地當今河南省黃河以北地區、山西省東南地區和河北省南部地區。[23]朝歌:古都邑名。在今河南省淇縣東北。[24]代:郡名。跨今河北、山西兩省北部。[25]常山:地區名。漢置郡。地在今河北省中部,兼有山西省東、中部部分地區。[26]襄國:縣名。治所在今河北省邢臺市西南。[27]九江:郡名:地在今安徽、河南兩省淮河以南,湖北省黃岡以東和江西省。郡治壽春(今安徽省壽縣)。[28]六:縣名。約當今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裕安區北。[29]鄱(pó):縣名。在今江西省鄱陽縣東。百越:泛指居住在今江南各省的少數民族,因種類繁多,故統稱百越,又稱百粵。鄱,也作“番”。[30]衡山:此指衡山國。地在今湖南省全部、湖北省東部、安徽省西部。[31]邾:縣名。地在今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西北。[32]南郡:郡名。地在今湖北省洪湖以西和四川省巫山以東地區。[33]臨江王:共(ɡōnɡ)敖封地在南郡,而南郡地臨長江,故名。[34]江陵:縣名。本楚國郢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35]遼東:郡名。地在今遼寧省大凌河以東。[36]薊(jì):縣名。在今北京市西南,非天津之薊州區。[37]膠東王:項羽瓜分齊地為三,稱三齊,中為齊,東為膠東,西北為濟北。[38]臨菑:即臨淄。縣名,在今山東省淄博市東北。[39]濟北:指當時濟水以北地區。[40]博陽:疑為今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西北的博平鎮。一說即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東南的博縣故城。[41]成安:縣名。治所在今河北省成安縣東南。棄將印去:秦將章邯圍攻鉅鹿時,趙相張耳被圍城中,將軍陳馀領兵駐在漳河以北。鉅鹿解圍后,張耳責備陳馀不來救援,陳馀一怒之下,把將印交給張耳,領著數百人走往河上澤中漁獵。[42]南皮:縣名。在今河北省南皮縣東北。[43]西楚:古代楚國有南楚、東楚、西楚之分,項羽建都的彭城,地處西楚,所以自稱“西楚霸王”。霸王:霸主,諸王的盟主。[44]九郡:指梁、楚部分地區,約當今河南省東部、山東省西南部和江蘇省、安徽省的部分地區。
【金釋】
也就是現在的徐州,地理位置不佳,因為是兵家必爭之地,還不如衣錦還鄉回江東老家安全。
當陳勝吳廣把秦帝國的大廈推開了一個墻角的時候,六國后裔伺機而動。然而,他們的目標還是想回到六國封分的世代,等于是要開時代的倒車,這怎么可能呢?以下是項羽分封的十八路諸侯:
封沛公為漢王,統治巴、蜀、漢中三個郡,定都南鄭。
封章邯為雍王,統治咸陽以西,定都廢丘。封司馬欣為塞王,統治咸陽以東到黃河邊的地界,定都櫟陽。
封董翳為翟王,統治上郡,定都高奴。
封魏王豹為西魏王,統治黃河河東地區,定都平陽。
封申陽為河南王,定都雒陽。
封韓王成在舊都建國,定都陽翟。
封司馬卬為殷王,統治河內地區,定都朝歌。
封趙王歇為代王。
封張耳為常山王,統治趙地,定都襄國。
封黥布為九江王,定都六縣。
封吳芮為衡山王,定都邾縣。
封共敖為臨江王,定都江陵。
封燕王韓廣為遼東王。
封臧荼為燕王,定都薊縣。
封齊王田巿為膠東王。
封田都為齊王,定都臨菑。
封田安為濟北王,定都博陽。
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統治九個郡,定都彭城。
品類思維正是大腦的工作方式
品類王必然吻合多種認知偏差
附圖 影響大腦決策的50種認知偏差
荊州散記,33
說說楚堵敖熊艱
余大中
桃花夫人美萱堂,
飛鷹走狗何為王。
權欲逼戮親手足,
未嘗理政自命喪。
肖蘸 、你是否還記得... ???
肖肖:笑死,害羞的竟然是我自己!
想當初北電第一都沒能讓他笑[笑哭]
斗羅發布會他盯人家小敖也這樣,說明不是他成長了,是面對王耶啵才會害羞[害羞][害羞]
給偶像加油 我愛肖戰,Ta目前排在第2名,已獲得2554785票支持,今天你打卡了嗎?點擊最前面的藍色文字,進入頭條小程序給偶像加油,找到肖戰,把你的10票都投給肖戰吧?肖戰有你真幸運,非常感謝!
周幽王死后,申侯、繒侯及許文公在申國立宜臼為周天子,即“周平王”。而虢公翰則在攜擁立余臣為周天子,即“攜王”(攜惠王),形成“二王并立”的局面。直到前750年,晉文侯攻滅攜王,才結束了二王并立的局面。
前750年,晉文侯為了討好周平王,向周平王建議說:天無二日,國無兩王。攜王雖為先王子嗣,沒有得到天下諸侯公認而擅自稱王,實屬叛逆行為,應當予以討伐
二十一年,晉文侯殺攜王。周室歸一
周幽王在位時,太史伯向鄭桓公分析當時天下形勢。太史伯建議鄭桓公向周朝的東都成周幽王死后,申侯、繒侯及許文公在申國立宜臼為周天子,即“周平王”。而虢公翰則在攜擁立余臣為周天子,即“攜王”(攜惠王),形成“二王并立”的局面。直到前750年,晉文侯攻滅攜王,才結束了二王并立的局面。
前750年,晉文侯為了討好周平王,向周平王建議說:天無二日,國無兩王。攜王雖為先王子嗣,沒有得到天下諸侯公認而擅自稱王,實屬叛逆行為,應當予以討伐
二十一年,晉文侯殺攜王。周室歸一
周幽王在位時,太史伯向鄭桓公分析當時天下形勢。太史伯建議鄭桓公向周朝的東都成周附近發展,首先向鄶國和虢國寄放財物和妻兒,再尋找機會滅亡這兩國,取得根據地
鄭國在東遷后原來居于留地
前769年,周幽王敗死后的第二年,鄭伯和鄶君夫人通奸,鄭國出兵滅了鄶國,并將鄭國遷至鄶國故地
前767年,鄭武公出兵滅了虢國
前766年,秦襄公率軍東攻西戎,直至岐山一帶,同年,秦襄公去世,秦文公繼位
前766年:宋戴公死后,他的兒子好父說(華氏)、樂父衎(樂氏)、皇父充石(皇氏)形成幾個強大家族,合成戴族
前764年,楚王熊儀卒,被尊為“若敖”,這是楚君有謚號的開始。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所殺,周東遷。秦襄公開始位列諸侯 附近發展,首先向鄶國和虢國寄放財物和妻兒,再尋找機會滅亡這兩國,取得根據地
鄭國在東遷后原來居于留地
前769年,周幽王敗死后的第二年,鄭伯和鄶君夫人通奸,鄭國出兵滅了鄶國,并將鄭國遷至鄶國故地
前767年,鄭武公出兵滅了虢國
前766年,秦襄公率軍東攻西戎,直至岐山一帶,同年,秦襄公去世,秦文公繼位
前766年:宋戴公死后,他的兒子好父說(華氏)、樂父衎(樂氏)、皇父充石(皇氏)形成幾個強大家族,合成戴族
前764年,楚王熊儀卒,被尊為“若敖”,這是楚君有謚號的開始。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所殺,周東遷。秦襄公開始位列諸侯。
公元前626年十月十八日,楚成王正摟著愛姬沉浸在溫柔鄉里,太子商臣手提寶劍沖進宮來。楚成王驚問道:“我兒為何事而來?”太子答道:“父親活得時間太長了,今日特來取你的王位。”
楚成王聽聞此言大驚,恍惚之間仿佛看見了當年自己聯合隨國人殺死哥哥楚堵敖登上王座的血腥場面。
楚成王(熊惲)是楚文王的小兒子,哥哥莊敖繼承王位后并無什么建樹,反倒是弟弟熊惲才干出眾,深得人心。
公元前672年,楚堵敖想殺掉熊惲以絕后患,但熊惲得到消息出逃到了隨國,借兵來個反殺,滅了哥哥楚堵敖,自立為王。
楚成王繼位的時候還很年輕,母親息夫人(有名的美人)就讓成王的叔叔子元幫著掌管楚國的朝政。沒想到子元卻貪戀嫂嫂息夫人的美色,在息夫人的臥室旁邊造了一座房舍,光著膀子在那里搖著鈴鐺跳“萬”舞(跟個神婆薩滿似的)。
息夫人聽到那嘩愣嘩愣響的鈴聲就哭了:“唉,我先夫讓人跳這樣的舞蹈是演習戰備的。現在令尹卻用于勾引一個寡婦,真是太奇怪了呀。”
楚子元聽了隨從的報告很是羞愧:“美貌如花的一個弱女子女人都能時刻不忘抗擊敵寇,我堂堂須眉男兒反倒不如一個女人了。”于是就一心一意去輔佐楚成王,妄圖得到嫂嫂歡心。
(說一下楚子元的結局:最后大臣們實在看不慣子元這騷做派,就群起攻之把他殺了[摳鼻])
楚成王在母親息夫人的輔佐下即位,他廣布仁德,恩待百姓,與諸侯修好結盟,尊奉周天子以此來鞏固王位,同時借周王室之力鎮壓周邊夷越眾族,開疆拓土,使楚國疆域擴大到千里之外,是一位大有作為的諸侯。
但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楚成王沒有聽從丞相子上的意見,早早立了年長而性格陰狠的大兒子商臣。過了幾年又寵愛小兒子王子職,想把子職立為太子。
楚成王想改立王子職為太子的消息不脛而走,大兒子商臣慌忙去找老師潘崇問計。潘崇問了商臣仨問題:第一,能不能禮讓太子之位,俯首稱臣,第二能不能遠離家鄉,避禍不出?商臣腦袋搖的跟撥浪鼓似的:“不能不能,我不能。”
潘崇見目的達到,遂提出最后一問(可別說沒問夠仨問題):“能不能做一件大事?” 說話間還詭譎地做了個抹脖子的動作。太子商臣蜂眼豺聲,本就是陰狠至極,此時性命攸關迫在眉睫不由答道:“我能。”
在潘崇等人策劃下這才出現了本文開頭的一幕,太子商臣帶領侍衛沖入楚成王的寢宮,上演了一部逼殺父親的丑劇。
這時潘崇接過商臣的話鋒說到:“大王在位已有46年,有道是功成身退方為明智之舉。如今人人思念新王登基,還請大王傳位于太子。”
楚成王自知在劫難逃,但還是心存僥幸道:那鍋里噴噴香的熊掌馬上就熟了,能讓孤王嘗一口再上路嗎?”(其實在拖延時間,等待勤王兵到)
“不能,還請大王識相點,早早結果此事,”潘崇一口拒絕道。
楚成王又問道:“既如此寡人自當讓位,能僥幸得命否?”
潘崇很憤怒:“一君死,一君立,一國豈能有二君。大王若現在死,還能落個好名聲,太子會好好供奉您的英名。”
楚成王一臉黑線幸然問道:“那孤王死后會得什么謚號呢?” 潘崇答:“靈”
古代常把“靈”字指那些把國家搞亂,卻沒垮臺的君主(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看漢靈帝有多不靠譜,就可以理解用“靈”字做帝王謚號的不堪),而楚成王將楚國疆土從方圓百里擴張到上千里,滅掉諸侯國多達二十多個,文治武功早就超越了先祖武王、文王。
楚成王的一生功業可比齊桓、宋襄公、晉文之事,焉能用一個“靈”字謚號來概括呢!別說活人不服,死人也不能服氣。
楚成王當即表示:“不行,不行,不行,這絕對不行!” 同時還指責商臣、潘崇等人,若以“楚靈王”載入史冊,那自己閉不上眼可咋辦?
為了讓楚成王早點騰出王座,太子商臣一咬牙一跺腳:“成,就以成王贈謚父親,這下您該滿意了吧?”
楚成王熊惲終于滿意的點了點頭,把脖子伸進了侍衛早已準備好的吊索之中。
一代雄主楚成王,自己用強盜手段從兄長手中奪得王位,最后因立太子之事反復無常被冷酷的兒子逼殺,也是因果有輪回了。
好在他的兒子商臣(楚穆王)也是一位有才華的英主,勵精圖治在位12年后,又選擇了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繼承人楚莊王,這才把楚國的事業推到了春秋五霸的偉大行列,楚成王也算能含笑瞑目了吧!
敬請關注@非小魚 ,您的支持鼓勵將是我繼續努力寫作的最大動力。每天分享不一樣的文史小故事,傾聽有溫度的歷史!
本文敖王,敖王爺歷史)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者:yunbaotang本文地址:http://www.ntlljf.com/bao/56585.html發布于 2023-11-26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孕寶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