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y coin has two sides(everycoinhastwosides諺語)
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曹范學區中心小學 丁美蕓
柏拉圖曾說:“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世人多講究開門紅。普遍認為,有一個好的開始,便能迎來皆大歡喜的結局。殊不知,萬事皆如人意是不可能的。因此,既要追求“初始”,“結尾”更不容小覷。教學同樣如此。一堂好課,除了有“虎頭”,還必須具備“豹尾”。那么,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有個怎樣的“豹尾”,才能讓每節課都余音繞梁、三日不絕呢?
一、 情感升華,輔正三觀
在教學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教師將情感教育作為授課過程中的潤滑劑,不僅有利于學生接受新知,同時也會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教師在課尾適時再添一把柴,可以讓學生的心靈再次受到觸動,從而起到輔正三觀的作用。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PEP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Where did you go?中B部分的閱讀篇章時,會涉及到“It was a bad day but also a good day”(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教師在授課結束后,引用諺語“Every coin has two sides”(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讓同學們正視生活中的失敗與挫折。同時,教師以“新型冠狀病毒”為例,來解說其兩面性:這可怕的病毒在給我們的生活與學習帶來極大危害與不便的同時,也讓大家看到了中國人民團結的力量,讓我們意識到了保護動物的重要性。

這樣結尾,讓學生能接受到正能量,利于塑造其完善的人格,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另外,也是對新理念所倡導的“三維教學目標”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完美詮釋。
二、 巧妙總結,趣味猶存
一堂課,要想達到“課已結,趣猶存”的效果,就必須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其實歸納總結的過程,就是鞏固本節所學新知的過程。這一環節若是處理得當,還能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拓展思維,為學習新課助力。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My favourite season中B部分的Let’s learn 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了如下總結:
這樣結尾,既是對所學知識的系統總結,又為下一節課Robin likes them all的學習打開了思路。他們會帶著這種強烈的好奇心,期待學習新課Robin likes them all。
三、 拓展練習,點上突破
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教學應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帶有難度的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超越其最近發展區而達到下一發展階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發展區的發展。因此,在學完新知識后,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適量的拓展性練習,讓他們“跳一跳,摘個桃子”。
這樣可以有效地發展學生的技能技巧,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
例如,在聽完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A部分Let’s spell的內容后,同學們已經掌握了er字母組合通常在單詞末尾發[?]音。教師提出問題:“請同學們迅速查閱單詞表,完成兩個任務。1.找到以er結尾的所有單詞。2.嘗試把單詞讀出來。”對于第一個問題,同學們都能迅速完成,找到新單詞:dinner、over、weather、sweater。因為已經掌握了er的發音,他們就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參照單詞音標,大膽朗讀。正常情況下,基礎好的同學都能讀出來。在這部分同學的幫助下,基礎稍弱的同學也能跟上節奏。
這樣結尾,充分挖掘了孩子潛在的發展可能性,激發其內在的向上力量,也體現了素質教育所倡導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理念。
四、 藝術熏陶,多維哺育
教育學認為,情感陶冶教學法改變了傳統教學只重認知、忽視情感的弊端,對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和審美情感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因此,在一節課結束前幾分鐘,教師用新穎活潑的形式,滲透出對美的欣賞,也是一種極好的嘗試。
例如,教學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My family 中B部分的Let’s learn后,教師要求同學們繪制一份自己的家譜。參考模板如下
作者:yunbaotang本文地址:http://www.ntlljf.com/bao/72032.html發布于 2023-12-19
文章轉載或復制請以超鏈接形式并注明出處孕寶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