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武氏檄的詩人(討武曌檄是誰寫的

博主:yunbaotangyunbaotang 2023-12-25 451 0條評論
摘要: 8月科學教育網小李來為大家講解下。討武氏檄的詩人(討武曌檄是誰寫的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同王勃一樣的神童—...

8月科學教育網小李來為大家講解下。討武氏檄的詩人(討武曌檄是誰寫的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同王勃一樣的神童——駱賓王,7歲寫下這首詩,在他近70歲時,卻和武則天有了交集,駱賓王的人生沒有句號,更加神秘~!

公元683年,唐高宗駕崩。武則天臨朝稱帝奪權,血洗李唐皇室,貶黜元老重臣。

這跟駱賓王有什么關系呢?

此時他只是臨海縣令,一個六十多歲的垂垂老者。

駱賓王表示不服:必須有關系!連癡男怨女的愛恨情仇我都要站出來主持正義,面對江山易主的國家大事,想讓我置身事外,作壁上觀?對不起,絕對做不到!別人怎么看我不管,反正武則天當皇帝,我駱賓王第一個不同意!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駱賓王寫下這首著名的《于易水送別》。取意于荊軻刺秦王。

此時,在揚州,徐敬業舉起了反抗武則天的大旗,駱賓王跑到揚州加入了這支造 反隊伍。

造 反,第一步就是要師出有名。造 反宣傳隊隊長駱賓王,在歷史使命感的驅動下,寫出一篇震古爍今,與王勃的《滕王閣序》堪稱“駢文雙璧”的大字 報——《討武氏檄文》,對武則天發起了猛烈攻擊!

偽臨朝武氏者,人非溫順,地實寒微。 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

泊乎晚節,穢亂春宮。 密隱先帝之私,陰圖后庭之嬖。

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 掩袂工讒,狐媚偏能惑主。

…………

檄文傳到武則天手中,看到“蛾眉不肯讓人”“狐媚偏能惑主”時,微微一笑:“我的罪過不過如此,此文寫的甚是工整……”對于武則天來說,這點攻擊實在不值一提。

然而,當武則天讀到“一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時,臉色陰沉。

這兩句的意思是:兄弟們啊,先帝墳頭的土都還沒干透呢,我們的幼主卻已無人可托!大家吃的喝的都是老李家給的,如今李唐天下已經到了最危急的時刻,大家如果還不勇敢地站出來,難道你們的良心就不會痛嗎?!

直擊武則天的弱點和痛處,極具殺傷力。武則天坐不住了,抬頭驚問:“這誰寫的?!”太監說是駱賓王,武則天拍案起身:“這么有才華的人,竟然流落到了造反隊伍里,宰相到底是干什么吃的?”

“駱賓王的文章了不起,但徐敬業卻是扶不起的阿斗。”

造 反不足三個月,徐敬業兵敗逃亡,被叛 變的部下所殺,而駱賓王卻不知所蹤。

多年以后,著名詩人宋之問被貶越州,路過杭州靈隱寺。

皓月當空,清輝滿地,禁不住詩興大發,在長廊上低吟,首聯脫口而出“鷲嶺郁岧峣,龍宮鎖寂寥″。再往下吟時,卻搜腸刮肚也想不出妙句。

“施主下聯何不接‘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一個老僧在月色下參禪,閉著雙眼,沉聲說道。受其啟發,宋之問吟完了全詩:

靈隱寺

鷲嶺郁岧峣,龍宮鎖寂寥。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

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

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凋。

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

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

宋之問此時再找老僧,卻消失不見。經過多方打聽,有小僧告知:他俗家名字是駱賓王。

歷史上對駱賓王的下落,大概有三種說法:被殺、逃亡和投江。

逃亡的說法流傳最廣,而靈隱寺巧助宋之問的故事就是逃亡之說的傳奇演繹。多么希望,這就是駱賓王真實的結局。

縱觀其一生,以傳奇登場,以傳奇謝幕。他是初唐詩壇上一位別具一格的猛人。很多人覺得

駱賓王一生坎坷,沉淪下僚都是性格惹的禍。換一個角度,駱賓王的人生足夠精彩,回顧此生,他不會覺得后悔,一路走來都是從心而發,他活出了最真實的自己。

聞一多先生評價駱賓王說:“他天生一副俠骨,專喜歡管閑事、打抱不平、殺人報仇、革

命、幫癡心女子打負心漢。”

人生本不過就是一段旅途,有人謹慎行事,務求一切盡在掌握;有人敞開懷抱,期待所有未知風景。只要是自己選擇并喜歡的,每一條路就都是對的。人生苦短,何不直抒胸臆?

一生孤傲的駱賓王,若真如傳說中遁入空門,晨鐘暮鼓中,也許他會收獲人生的另一番心境:與世無爭,淡泊寧靜。這又何嘗不是一種人生的圓滿呢?

昔時人已沒,猶聞詠鵝詩。

曾經的駱賓王雖已湮沒在歷史的迷霧中,但他那百世稱頌的昂揚詩篇、高潔挺拔的人生姿

態,卻將永遠奔騰在初唐歷史的長河中,成為最傳奇的那一朵浪花。

初唐四杰寫了2位,大家還想知道誰的野史,請留言~!

初唐承南朝余緒,流行四六駢體。“四杰”中駱賓王、王勃尤以擅長駢文著名。

駱賓王留下的文章數量不少。他呈給上級官員的書、啟一類,雕琢很重,但寫給親舊的書信,則有明顯不同。如《與親情書》的開頭,“風壤一殊,山河萬里。或平生未展,或睽索累年。存歿寂寥,吉兇阻絕。無由聚泄,每積凄涼”,寫出了無奈地勞瘁于仕路時回顧人生、眷懷親友的濃厚傷感,顯得十分感人,文辭也較為簡潔。大體這一類文字較南北朝的駢文已經少了些矜持。他代徐敬業起草的《討武氏檄》是唐代駢文中的名作。文字中灌注了熱烈的感情,極富于煽動性。像“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雖是從君臣大義來發論,卻是令人由悲哀而生憤慨。

公元684年,駱賓王在一篇檄文大罵武則天是假皇帝,說她穢亂后宮、狐媚惑主。武則天被如此毒罵,不怒反笑,還贊賞有加。

?

那年,武則天廢唐興周,成為歷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

?

自古以來,都是男人當政,哪有女人稱帝?頓時,全國到處都是“妖后惑國”的罵聲。其中,就數文人骨氣和武士血性最為難平。

?

大詩人駱賓王才華過人,又在戰場磨礪多年,骨氣血性膽氣傲氣一樣不差。這年九月,開國功臣李勣的孫子徐敬業,聯合一些官員在揚州起義,公開反對武則天稱帝。

?

駱賓王當時在徐府做文書主管,他早就憋了一肚子對武則天的不滿之氣,對徐敬業起義全力支持。

?

大戰之前,駱賓王自告奮勇代寫檄文,他直抒胸臆,一揮而就,“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一篇錚錚傲骨鑄就的千古雄文就此誕生。

?

《討武曌檄》呈到武則天手中,武則天看了幾眼,心里直覺好笑,以為只是一些文人的酸話。誰知道越看到后面,她的臉色越來越沉。

?

“一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武則天讀出聲來,大聲責問:“這是誰所作?”大臣回答:“是駱賓王寫的。”滿朝文武大臣都戰戰兢兢,暗中為駱賓王捏了一把冷汗。

?

直到最后,看到“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人之天下?”武則天竟然一聲長嘆,惋惜地對丞相說:“這么好的人才你竟然錯失了,丞相,這是你的過失啊!”

這是怎樣的一篇文章,竟然讓武則天女帝從咒罵她的文字里,讀出了駱賓王的才華、膽識和謀略?

?

只因這篇檄文詞藻華麗,氣勢磅礴,開頭直指武則天出身低賤,狼子野心,圖謀李氏江山,后面則號召天下有志之士,共同聯合推翻武氏暴政,言語雖犀利卻極具感染性,“一篇檄文勝過千軍萬馬”。

?

到了清朝,曾國藩感嘆道:“我傾盡才情寫的《討粵匪檄》,和《討武曌檄》差得太遠,根本不敢與之相提并論。”

?

不過,當時這篇檄文雖極大地鼓舞了戰前士氣,卻因為有人提前告密,起義最終失敗。

?

到了今天,武則天和李家的紛爭早已過去,是非成敗轉頭就空,而駱賓王的名字,他的傲骨、才情則被一代代人傳頌。

?

夕陽會紅,還好,青山仍在。

?

參考資料:《大唐興亡三百年》

?#歷史冷知識#

才華橫溢的駱賓王,46歲時寫下《代徐敬業討武曌檄》,毒罵武則天穢亂后宮、狐媚惑主。武則天看后不怒反笑,并大贊有才。

?

駱賓王是浙江義烏人,7歲時寫下18個字的《詠鵝》流傳至今。在“初唐四杰”中,他的詩作最多,是享譽后世的文章圣手。

?

盡管才高八斗,但他仕途并不順暢。公元680年,42歲的駱賓王出任臨海(在今浙江臺州)縣丞,世稱“駱臨海”。

?

恃才傲物、直來直去的他終究在官場上格格不入,很快就從臨海棄職,四處游歷。公元684年,他來到了揚州。

?

巧的是,李敬業當時因犯貪污罪被貶為柳州司馬,在前往柳州途中,在楊州與駱賓王相遇。

?

懷才不遇的傷心文人把酒言志,談及朝堂之事,覺得武氏臨朝,殺太子,廢皇帝,李唐已經名存實亡!

?

于是有人提議,不如打出“匡復”旗號,反了算了。成了自是千好萬好,若不成,也算是匡復功臣。就這樣,酒酣腦熱之際,他們在酒桌上定下了這樁驚天豪賭。

?

李敬業畢竟是一代名將李勣之孫,于是這場叛亂以他為首。他迅速拉起了一支隊伍,打出的旗號是“討伐武氏,擁立李哲,匡扶唐室”。

?

駱賓王在這支隊伍里任記室,類似于宣傳部長。大軍未發,駱賓王的一紙《代李敬業討武曌檄》便已經傳遍四方州縣。

?

武后拿到這篇檄文,從頭到尾讀的那叫一個認真。文章將她罵得一無是處、體無完膚,但武則天硬是從中讀出了駱賓王的才華、膽識和謀略!

?

當她讀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時,急忙問左右:“這是誰所作?”大臣回答:“是駱賓王寫的。”

?

在滿朝文武大臣的戰戰兢兢中,武則天竟然一聲長嘆,惋惜地對丞相說:“這是宰相之過啊!如此人才,竟然讓他流落人間!”?

?

可惜的是,由于有人提前告密,造反不足三個月,李敬業率領的起義軍以失敗告終。但這篇檄文在當時卻極大地鼓舞了士氣,?最終也因氣勢充沛、行文流暢、言語果斷而流傳于后世。

?

李敬業兵敗逃亡時,被叛變的部下所殺,而駱賓王卻不知所蹤。

?

有人說,他當時已被殺害,有人說他隱居山林,也有人說他遁入空門,從此不問世事。

?

曾經的駱賓王早已消逝,但他那被后人稱頌的昂揚詩篇,連同他的傲骨與才情,卻成為初唐歷史中最為傳奇的浪花,奔騰于歷史的長河。

?

如果你想夢回唐朝,邀請你和我《一起去看唐風華韻》。

?

這是當當第七屆影響力作家陳華勝的新作,書中他帶領讀者穿越到千年前的盛世大唐,在歷史的夢幻特征中近距離地觸摸大唐,全方位地了解大唐的衣食住行、吃喝玩樂,感受大唐的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等各個層面,了解那段絢爛璀璨的時光。

#一起去看唐風華韻##我要上微頭條#

公元684年,武則天廢帝奪權,徐敬業在揚州起義,已經六十多歲的駱賓王也跑去幫忙,寫下了批判武則天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武則天看到這篇檄文,驚嘆不絕,忙對宰相說:“這樣的奇才,你怎么沒有招攬到呢?”

這篇檄文痛罵武則天狐媚君主,豺狼成性,殘害忠良......總之,用詞非常犀利,將武則天說得一文不值。

試想一下,一個普通人被罵了都會跳腳,何況是女皇呢?可令人驚訝的是,武則天不但沒生氣,反而是對駱賓王大加贊賞。

由此可見,武則天的胸襟氣度并不那么淺薄,最重要的是,這篇檄文太過文采卓絕,駱賓王的才華毋庸置疑。

駱賓王出生于浙江義烏,具體出生年月不詳。他的父親曾經擔任過縣令,但是很早便過世了,所以孤兒寡母的生活十分艱難。

盡管家里沒錢去好好地培養他,可他在寫詩方面自成天賦,在他七歲這年,他就作出了《詠鵝》一詩,所以十里八鄉的人都紛紛感嘆:“小神童,前途不可限量啊!”

年少才高,得到過太多贊美,駱賓王有些恃才傲物,而且他勤學多思,崇尚文人風骨,所以從小就養成了極具自信,而又寧折不彎的性子。

性格決定命運,每一個選擇都會帶人走向既定的歸宿。在他二十二歲這年,他信心滿滿參加科舉考試,可初唐時期的科舉考試制度還不完善,比起才華更注重門第關系。

所以學子們都會在達官顯貴的府邸之間來回為自己奔走門路,可駱賓王不屑參與其中,自然名落孫山。

科舉沒考上,郁悶的駱賓王就關起門來讀書,他的才華畢竟出眾,所以不久后,經人舉薦,被素愛人才的道王李元慶招到府中任職,當時的任期是四年。

四年一瞬,眼看著任期就要過了,通曉世故的李元慶就讓駱賓王寫一份簡歷,意思再明顯不過了,他準備向朝廷舉薦駱賓王。

可在當時,駱賓王作為清流門風的恪守者,覺得自我推薦太過于羞恥,心想:我的才華,老板你沒有發現嗎?還要我自己來說?于是揮一揮衣袖,直接向道王辭職了。

駱賓王的青壯年時期,就在反復的出仕和隱居中度過,因為性格太過耿直,又好打抱不平,他在仕途上屢屢碰壁。

公元678年,年近花甲的駱賓王受人舉薦,當了一個小小的六品侍御史,主要是糾察百官。

剛上任幾個月,他就懲治了一批貪官,也因為他的直言進諫,得罪了武氏一族,頃刻之間,駱賓王就下獄了。

在牢獄里,他借著流芳千古的《在獄詠蟬》一詩:“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表達了他不肯屈服,不愿妥協的思想。

后來,他遇上了唐高宗大赦天下,才被釋放,而且還做過幾個小官。

公元684年,武則天血洗李唐皇室,準備做皇帝,唐朝的開國功臣——英國公徐世勣之孫徐敬業看不下去了,他在揚州起兵造反。

已經六十多歲的駱賓王聽聞,就立馬跑去幫助他,還滿腔熱血寫下了《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一文,痛批武則天的種種罪過。

駱賓王這支“筆桿子”的確了得,可是徐敬業這柄槍桿子不夠硬,短短三個月,兵敗了。徐敬業被部下反殺,而駱賓王卻突然消失了,生死不明。

《舊唐書》里說他被叛軍所殺,《新唐書》里說他僥幸逃脫,不知所蹤,還有其他野史記載他隱居當了和尚。總之,人們多半希望這個耿直一生的大才子,也能有一個不那么慘的結局。

盡管駱賓王這一生在仕途里,摸爬滾打,偃蹇坎坷,但他在詩壇的成就卻不容小覷,他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并稱「初唐四杰」,杜甫稱贊他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對于駱賓王其人,你怎么看呢?歡迎討論~

參考資料:《舊唐書·駱賓王傳》、《資治通鑒》、《新唐書·駱賓王傳》《駱賓王文集序》

#歷史# #我要上微頭條# #盤點古代著名的才子才女#

晨讀歷史:唐代大臣、詩人駱賓王[luò bīn wáng]

(接續1)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便是代表這樣的作品。它以封建時代忠義大節作為理論根據,號召人們起來反對正在籌建中的武周王朝,氣勢充沛,筆端帶有情感。其中“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二句,頗能激發唐朝舊臣對故君的懷念。

駱賓王的書啟文感情真摯、精練簡省,一反齊梁駢文感情空洞、用典繁縟的弊病,是對庾信文風的充分繼承和有益的改造。

歷史評價

歐陽修: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皆以文章齊名,天下稱“王、楊、盧、駱”四杰。

計有功《唐詩紀事》:世稱“王楊盧駱”,楊盈川之為文,好以古人姓名連用,如“張平子之略談,陸士衡之所記”、“潘安仁宜其陋矣,仲長統何足知之”,號為“點鬼簿”。賓王文好以數對,如“秦地重關一百二,漢家離宮三十六”,人號為“算博士”。

魏慶之《詩人玉屑》:駱賓王為詩,格高指遠,若在天上物外,神仙會集,云行鶴駕,想見飄然之狀。

張遜業《駱賓王文集序》:賓王五言律詩,秀麗精絕,不可易及。然《帝京篇》尤一代絕唱也。

王世貞《藝苑卮言》:①七言歌行長篇須讓盧、駱。怪俗極于《月蝕》,卑冗極于《津陽》,俱不足法也。”②盧、駱、王、楊,號稱“四杰”,詞旨華靡,固沿陳隋之遺,翩翩意象,老境超然勝之,五言遂為律家正始。內子安稍近樂府,楊、盧尚宗漢魏,賓王長歌雖極浮靡,亦有微瑕,而綴錦貫珠,滔滔洪遠,故是千秋絕藝。

胡應麟《詩藪》:①盧、駱五言,骨干有余,風致殊乏。至于排律,時自錚錚。②沈、宋前,排律殊寡,惟駱賓王篇什獨盛。佳者:“二庭歸望斷”、“蓬轉俱行役”、“彭山折坂外”、“蜀地開天府”,皆流麗雄渾,獨步一時。

胡震亨《唐音癸簽》:義烏富有才情,兼深組織,正以太整且豐之故,得擅長什之譽,將無風骨有可窺乎!

宋育仁《三唐詩品》:其源亦出陰、何,特能清遠取神,蒼然有骨,雖才非純雅,面于勝處見優。存詩甚少,特見一斑,緣在初唐,仍稱家數。

丁儀《詩學淵源》:(賓王)詩不減齊梁諸人,而古質不及盧升之。近體如《北眺》《夏日》諸作,立意煉辭,實開盛唐之先路。

魯迅《南腔北調集·搗鬼心傳》:駱賓王作《討武曌檄》,那“入宮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這幾句,恐怕是很費點心機的了,但相傳武后看到這里,不過微微一笑。是的,如此而已,又怎么樣呢?聲罪致討的明文,那力量往往遠不如交頭接耳的密語,因為一是分明,一是莫測的。我想假使當時駱賓王站在大眾之前,只是攢眉搖頭,連稱“壞極壞極”,卻不說出其所謂壞的實例,恐怕那效力會在文章之上的罷。

駱賓王的詩與遠方為什么在一場事先張揚的政治秀后失蹤了?

才驚女帝

據《唐才子傳》記載,駱賓王起草著名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沖而南斗平,暗鳴(喑嗚)則山岳崩頹,叱咤則風云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慷慨激昂,氣吞山河。女皇帝武則天讀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驚問是誰寫的,有人說是駱賓王所寫,武則天感嘆道:“有如此才,而使之淪落不偶,宰相之過也!”足見他在政治和文學上的才能,連敵對方面目空一世的武則天,也為之折服。

靈隱續詩

初唐詩人宋之問曾在一個秋日來到杭州靈隱寺,觸景生情,信口吟道:“嶺邊樹色含風冷……”這句詩因為是偶然得之,故后面的句子就卡了殼。宋之問邊走邊思考,走到大雄寶殿門前,忽然聽到一個和尚說:“信口吟詩,風光就在嘴邊,何苦端著金碗要飯?”宋之問壓下火氣,和藹說道:“晚輩愿聽教誨。”和尚說:“我為你續上一句,石上泉聲帶雨秋,你看如何?”此句平仄、對仗、意境和措辭皆佳,宋之問便知道此人不凡。他見靈泉寺背山依水,樹木蔥蘢,花香四溢,想寫一首詩《靈隱寺》留作紀念。然而,只想了開頭兩句“鷲嶺郁巖峣,龍宮鎖寂寥”,便思路枯竭。于是,他訴說了自己寫詩的苦惱。那和尚聽罷,稍作思考,便說:“樓觀滄海日,門聽浙江潮。”頓時,宋之問便靈感一閃,文如泉涌,當夜就一氣呵成山水名篇《靈隱寺》。這首山水游記詩寫得章法嚴謹,對仗和諧,字字入畫,意境清新,立意高遠;其出類拔萃的藝術成就,自然也奠定了宋之問在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翌日,宋之問想留下來,拜老和尚為師,虛心請教。不料他已經不知去向。經打聽,方知那和尚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駱賓王,因兵敗于靈隱寺削發出家。

寶藏之謎

駱賓王為避武氏之亂,在湖南省炎陵縣十都鎮瓜寮村立寨名曰狹谷寨(今饒友根屋后),以耕種打獵為生。他樂施好善、攜困濟貧,深受當地老百姓的好評。他離開時送給吳姓老人一張告書,叫他收好不要給人看。老人不識字,但也未給人看。老人死后,他兒子在他衣柜里看到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日出行屋影,晚霞掛樹梢;左星七寸起,右勾一桿苗。

(待續2)

公元684年,女皇武則天收到一封罵她的檄文,她聽后拍案大喝:“居然罵的這么好,快把他招來,朕要寵他!”

那年武則天還在更年期,脾氣火爆,動不動就殺人。一位官員收到了一篇叫做《討武曌(zhàoxí)檄》的文章,內容就是罵武則天,順帶喊人來打她。

本來按照正常的流程,都是把寫文章的人剁吧剁吧喂牲口,文章扔進垃圾桶。但是這一次他覺得這個人罵的特別好,不對,罵的特別精彩,也不對,是這個人的文采實在太好了。

于是,他就冒死硬著頭皮對女皇說:

“陛下,又有人罵你了。”

女皇很淡定:“又不是頭一次被罵,按正常流程處理就是了。”

“陛下,我覺得這次罵的特別好。”官員還想爭取一下。

“你想死?”

“不不不,我是想說這個人罵的特別精彩,也不對,是文章寫的特別精彩。”

“哦?那念來聽聽。”

看著女皇一臉淡定的樣子,官員覺得心肝脾肺腎都在打顫,他簡直后悔死了,覺得自己真是不要命了。可都說出來了,只能繼續了。

他擦擦額頭的汗,開始念“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善,地實寒微。”意思就,這個叫武則天的假皇帝,不是個善茬,出身也不咋地。

然后他偷偷看了一眼女皇,女皇還是很淡定,他只能繼續念:“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后房之嬖。”意思是:當初她是太宗的妾,因陪太宗一起上廁所,才有了服侍的資格。后來竟然瞞著太宗,跟太子私通,成功上位,搞得后宮很亂啊。

完了,他又偷偷看了一眼女皇,女皇還是沒表示。

于是,他就壯著膽子吧啦吧啦一口氣念了下去,簡直句句實錘。什么殘害忠良啊、殺姐屠兄啊等等,最后還號召大家組團打她,并聲稱先帝墳上的土還沒干,領著老李的工資,不打她就不配是大唐人,不但要打她,還得多多轉發,讓更多的人來打她。

文章念完了,女皇忽的一下就把茶杯扔了出來。

官員嚇得像杯子一樣“啪”的一聲趴在了地上。

只聽女皇怒喝:“你個狗奴才,這么有才的人,還不趕快給朕招來。”

“是是是,微臣遵旨!”官員拍拍胸口,呵!嚇死老子了,好好說話不行嘛,人嚇人要嚇死人的!

這篇《討武曌檄》的作者叫駱賓王,擱現在,他應該叫做憤青。他為什么會成為一個憤青呢?咱們下回再說好不啦…[大笑]

本文討武氏檄的詩人(討武曌檄是誰寫的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